『慢的浪漫』-同德家商之課程訪視

▌慢的浪漫-同德家商之課程訪視

文/蕭 翊

無意中,看見客委會的宣導短片,「慢的浪漫」。片中以客語緩緩訴說:「可以的話,能不能~ 慢一點。把容易忘記的話,慢慢講。一條長長的路,慢慢走。慢一點遇見我…在我最漂亮的時候…」。

 

南投縣水里鄉有間知名麵店:「阿婆慢慢麵」。乍聽之下,會以為是阿婆煮麵動作慢了點,所以吃麵要等很久。其實,之所以被稱作「慢慢麵」,主要是因為用木材入灶生火,於是怎麼煮也急不得,只能慢慢等。

 

幾年前,總愛搭火車環台,看啊看,晃啊晃,去到金瓜石的「緩慢」。緩慢不僅只是民宿,而是告訴遊客一趟緩慢的旅行,是一場有意義的追尋。踩著緩慢的步伐,不疾不徐,感受人生中的大小風景。

 

我不是在為相關單位打廣告,而是借鏡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需要慢慢來~

同德的孩子們多半是餐飲生手,在學藝的過程中,正在探究自己。雖說起步較晚,技巧也尚在磨練,態度卻很認真。非但如此,課後與假日也在餐飲相關行業,打工貼補家用。這天安排的課程為中式料理,孩子們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幾道家常菜:廣東炒飯、炒高麗菜、清蒸魚等料理。指導老師將學生分成三組,分別針對課程規劃作適度安排。只見兩位負責製作泡芙的孩子,為了讓泡芙順利膨脹,光打外皮就已手部酸軟,前前後後試了3次。那孩子笑著對我說:「老師,再給我一次機會,我一定烤個好吃的外皮給您試吃。」看似簡單的步驟,對一個未曾嘗試的孩子而言,著實不易。

 

另一組成員正準備廣東炒飯,只見孩子們將香腸與臘腸清理後,放進飯裡蒸熟,緊接著清洗配料後切絲,一名大家稱她「學姊」的小女孩,俐落的倒油、炒蛋、炒臘腸與香腸等配料,再拌入白飯與醬料快炒。沒多久,一盤熱騰騰的廣東炒飯就映入眼簾。她開心地捧著作品,與我分享。老師分組的編排,讓我想起德國式「師徒制」。德國師徒制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,除了師徒的技藝傳承,最重要的是全人教育;一種品格與道德的涵養。學生在技藝學習的過程中,學習尊師重道、做人處事與敬業精神。學生一方面學習理論與知識,一方面從相處中陶冶心性。「學姊」帶領學妹們,示範廣東炒飯與高麗菜,製作過程中馬虎不得,透過師徒制的方式,講解每一個步驟與細節,形成互助的力量。

 

第三組成員準備蒸魚,在落刀之前,老師講解示範刀法。魚肉的薄厚程度,往往影響口感,除了容易入口,魚片的厚薄也能充分顯現原料的最佳風味。於是曹老師要學生下刀時,不要切太厚,緩緩地~ 慢慢地~ 曹老師年紀輕輕,已是國手。他輕易融入學生群體,一步一腳印地帶領孩子們慢慢學習、慢慢體會。

 

某位孩子說:「我原本不想念這裡的,但我考不上國立學校。我也不會,還在學;但我喜歡煮菜。」我說:「別灰心喪志嘛!不管在哪兒,不努力的話,結果不也一樣~ 何不,慢慢來。」~ 慢,沒有不好;只是需要時間。成長過程中,總覺得時間過很慢,這就是為什麼小時候總想快點長大;長大之後,又覺得學技藝的過程很冗長,急想著快點發光發熱。其實要成長,就要學會品嘗慢的樂趣。從緩慢過程中,學習知識與技能;從緩慢的過程中,累積信心與勇氣;從緩慢的過程中,體驗未知的人生與風景。可以的話,慢一點;一條美好長遠的路,慢慢走。我相信,總有一天會遇見這群孩子們,在他(她)們最漂亮的時候。